浏览次数:747451 日期:2018-01-16
作为中国人,我们的传统文化教我们要做一个善于把心头的苦和眼泪都往肚子里流的人。
我们的文化对男孩子也更加苛刻。古有云:男儿有泪不轻弹。
而今天,很多家长还在对自己的孩子说过“你是个勇敢的孩子,不能哭。”“乖孩子都不可以哭”这一类的话。
有严历的家长会说:“我数到三,你给我停下来。”
更有甚者,直接带嘲讽和羞辱地说:“你是不是很男孩儿啊,还敢哭鼻子?”
这样下去,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就失去了辨认和发泄情绪的能力。
但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认知情绪、表达情绪和释放情绪,是心理健康的三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只有拥有表达情绪的能力,才会让我们的心理更加健康,拥有更高的情商。
情绪管理有多重要呢?
著名心理学家、婚姻教皇约翰.戈特曼他的说法吧,他说,对情绪的感知能力和掌控能力比智商更能决定一个人的取得的成就和幸福感。
情商,表示对情绪的管理和调控的能力,除了对自己情绪的认知以外,还要有辨别别人情绪的能力。
在情商的培养中,共情能力既是情商培养的关键,也是基础。
那到底什么叫共情?具体怎样去做呢?
今天我们来看看专家的解答!
共情是个心理学上的名词。
根据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的观点,共情就是一方对另一方内心世界的理解和体验。
一般孩子情绪上或者行为上出现问题,就意味着亟需父母的理解、关怀。
因此,父母对孩子表示出的共情,恰是孩子最需要的,它能让孩子体会到,“我是被接纳的,是被爱着的,是值得爱的。”
父母给予了孩子共情后,孩子的情绪得到了疏导,也能有更多精力去深入认识自己,以及学会自我管理。
一、共情技巧:及时回应孩子的感受
有一个妈妈讲过一件很感人的事情。
她的孩子有一天在课上和同学打架。
起因是她孩子这次考试考得不好,另一个孩子看见了他的分数。 不仅嘲笑他,还把他试卷传给旁边同学看。 他去抢试卷,两人就打了起来。 因为他孩子长得比较高大,对方相对矮小,所以就把对方打伤了。
还好伤得也不严重,校医务室处理了一下就好了。 因为打伤人,老师重点批评她家孩子。 这件事处理完后,老师给她打了个电话,说明了情况。
听完以后其实她很生气,第一生气孩子打人,第二生气孩子考试考得这么差。
她心里本来想,回来要好好教训他一顿。 但老师特别叮嘱她,孩子今天没考好,和同学打架被批评,一定很难过,让她不要再批评孩子了,而是要多鼓励孩子找到好的学习方法,下次考试考好。
下班回到家之前,她深呼吸了一口,反复告诫自己不要生气。
推荐墨馨机器人
见到孩子以后,她对孩子说:“老师给我打电话,说了今天的事情。” 她看见孩子神色一下子就紧张起来。
她走到儿子面前,抚摸了一下他的头说:“你今天一天在学校肯定很难受吧?有什么想和妈妈说的吗?”
听见她这么说,孩子一把抱住她的腰,开始放声大哭起来,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
听见孩子这么哭,她心里本来还有一点怒气,也全部都烟消云散了。
她一直抱着孩子抚摸他的头,让孩子尽情哭完。
等孩子平静下来,对她说的第一句话是:“妈妈,我知道打人不对,我不会再打人了。”
第二句话是:“我要好好学习,不会再考这么差了。”
这个妈妈一句教训的话都没说,却比说一大堆效果好多了。
墨馨机器人温馨提醒:
孩子更期待的是一个接纳他们、能够与他们共情的大人,而不是立刻被追问着作解释。
二、共情技巧:正确地解释孩子的情感
共情不意味着孩子说什么,我也跟着说什么。共情不等于附和、完全认同孩子。
比如“你做得对”这样的话,虽然可能让孩子得到暂时的满足,但是,却妨碍了孩子对自己的反省。
父母应该试着去解释孩子的情感(这一方法,主要针对3岁以上的孩子)。
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情绪有些低落。
妈妈说:“你看起来有些不高兴呀。”
孩子回答:“老师今天表扬了李黎。”
妈妈说:“哦,是不是老师没有表扬你,你有些失落啊。”
孩子说:“我不喜欢老师了。”
妈妈说:“对,怎么能不表扬咱们呢!”
这个案例,对话以妈妈的附和声结束。
孩子也许当时满意了,但是妈妈却没能帮助孩子就事件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推荐墨馨机器人
如果换一种方式呢?
妈妈:“你看起来有些不高兴呀。”
孩子:“老师今天表扬了李黎。”
妈妈:“哦,老师没有表扬你,你有些失落啊!”
孩子:“我不喜欢老师了。”
妈妈:“你肯定做出了努力,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结果却没有。”
孩子:“是啊,我就是晚了一点举手。下一次,我一定快点举手,回答问题。”
从两个案例的对比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孩子需要的并不是父母的认同,而是父母对孩子情绪的回应和正确解释。
因为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那么丰富,连他们自己都搞不明白。
墨馨机器人温馨提醒:
父母的智慧之处就在于,帮助孩子梳理自己,然后等待孩子自己找出解决之道,自己做出选择。
三、共情技巧:我知道,其实你也不想这样。
每一位父母都讨厌孩子撒谎。
可是孩子为什么撒谎呢? 想必很少有父母了解过。
有一个小男孩,每天回家都告诉妈妈自己作业做完了,想要玩。
但实际上,他的作业并没做完。 有时候老师要求家长检查完作业签字,这个小男孩竟然模仿出了妈妈的签名,每天给自己签字。
但很快就被老师发现了。 老师和家长一致认为,相比于不做作业,撒谎和编造妈妈签名这个问题更严重,是一种品行问题。
孩子的父母不仅对儿子很气愤,也很失望。
推荐墨馨机器人
但实际上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问题背后都有一个正面意图。
什么是正面意图呢?
就是说,孩子这么做,其实是希望事情变好。 对孩子来说,他们虽然做了一些坏事情,但是很可能并不知道这件事性质多么恶劣。
这个男孩他想玩,所以只有骗妈妈说作业做完了。
可是老师又要让爸妈检查作业,他可能是担心父母生气,就干脆冒充妈妈签名。
那对于这个孩子来说,他自己知道自己这种行为有问题吗?
当然知道。
既然知道,他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心里就有冲突。
父母要发现这个冲突,就能拉近和孩子的距离,解开心结,也就更容易处理孩子的问题行为。
没有一个孩子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罪人,每一个孩子在做“坏事”的时候,他们未必没有内疚感,负罪感。
从这种感觉入手,就很容易和孩子共情。
推荐墨馨机器人
四、共情技巧:必须是有爱的共情
共情并非一个单纯的技巧,它必须出自于爱。
研究演示,当父母更加富有爱心、懂得如何去爱的时候,他们的孩子也会像他们那样富有爱心,懂得去爱。
那些温和、富有同情心并且身体力行地实践自己信念的成人,对促进孩子的积极情绪和亲社会行为有着极为明显的效果。
这也就是俗话说的:榜样的力量。
若孩子做出了伤害性的行为时,那些缺乏同理心的父母,通常以惩罚、强制的方式处置孩子的破坏行为,而懂爱的父母,更多采取非惩罚性的、情感解释的方式,说服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并监督孩子对受害者做出一些直接的安慰或者帮助等。
整个过程中,父母也表现出同情心。
当孩子遭遇了情绪风暴,或者出现行为问题,如果我们以暴制暴,结果只能让孩子屈服、变得退缩,或直接学会打人的本领,他们学不到爱的方法。
如果我们接纳孩子当下的情绪,引导孩子认清自己的情绪,并温和引导孩子用其他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孩子便能吸收到父母全程体现出的温和而坚定的爱意,去发展自己的爱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墨馨温馨提醒:
共情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培养就可以,还需要父母们有耐心,有技巧地帮助孩子慢慢提高。
后续内容请关注墨馨智能机器人
上一篇:墨馨日签
下一篇:小墨儿童机器人App上线啦